close

在國民小學推行地層下陷相關環境議題教學已有一段時間,忽然有一點感觸,那就是國小階段的學童對於地層下陷相關知識的學習,應該學習到怎樣的廣度與深度呢?在推行上有哪些優劣勢與困難呢?今天有些感觸,特別在此歸納紀錄下來,供各位讀者共同思索。


 


地陷防治教學所受到的限制:


 


正課內容較淺、授課時間較為侷限、艱深知識學童無法吸收


 


地層下陷的相關知識,在國民小學課程裡,可以見於社會領域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中,但是內容並不是很多,想要深入地讓學童了解到地層下陷這門知識,有賴教師另外規劃主題教學。在實際的推動上,顯然還需要想辦法找出時間來推動。


 


就算是六年級的學生,對於許多較為艱深的知識較無法吸收,所以在地層下陷防治相關教學的推動上,宜以能更引起學童注意,並且生活化,深入淺出的教學設計較能獲的學童青睞。


 


筆者的經驗,找出上課時間的方法如下:


 


()運用零碎時間


教師必須設計出一套完整課程,並且需要通盤考慮到上課的時間,較為完整的時間,應該是早自習、導師時間、班級行事甚至是部份下課時間。這類時間的規劃上,較為短暫,可以規劃小型的體驗或較學活動,可純粹為地層下陷防治做設計。像筆者就設計了一系列認識地下水的相關迷你課程,並搭配分組討論活動進行。


可見筆者文章。   前往:善用導師時落實生活省水活動


 


(二)運用融入教學


可搭配各學習領域設計出教學單元,將地層下陷防治知識或是體驗活動在其他領域獲得落實與發揮,時間上可以彌補導師時間這類迷你課程的不足,更可以藉由融入教學這類跨領域的學習讓提高孩子的興趣並且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果。這部分,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創意,設計出讓孩子樂此不疲的新奇教學課程喔!筆者便設計了幾種教學活動,如語文領域藝文領域等。


 


(三)回家作業


除了教之外,學童更要有活動時間,可以安排學習活動由學生回家完成,甚至也可以設計親子活動,讓孩子於放學離開學校後,身體力行!筆者設計了地層下陷防治工作宣導大對的活動。


 


以上方法,以筆者經驗所了解的,當可獲得充份的教學時間,孩子在許多活動中,也學的很感開心。只是教師必須多動動腦,勤於設計課程。


 


 


建議教授的範圍與內容


 


國小階段的學生,尤其大部分學童並不是來自地層下陷區域,對於地層下陷防治的認知,筆者規劃了幾個學習範圍。


 


(一)需了解地層下陷的原因


需了解為何發生地層下陷,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二)空氣、水與土壤三相之間的關係


已明白超抽地下水的後果。


(三)地下水的相關知識


與台灣在地現象攸關,一併做較完整的教學。


(四)台灣地層下陷的現況


讓孩子了解台灣現況,在內心建立具體的概念,最好能走訪當地。


(五)政府的主要防治措施


讓孩子了解政府當前所推動的防治計畫,認識防治地層下陷有哪些方法,及週邊許多議題,如漁塭農民的安置與產業轉型問題等。


(六)我能做什麼?


推動許多珍惜水資源與關懷環境的活動,讓孩子盡一己之力善待環境,從小扎根。


(七)關心相關時事並且激盪創意


教師分享相關時事,進行導讀,讓孩子時時獲取新知,刺激思維與想法,累積相關知識。


(八)影響週邊人


勉孩子當個推動者,向周邊人,親朋好友分享相關知識,進行宣導,將地層下陷防治相關概念與愛護地球的訊息傳播出去,為我們的美好環境發聲。


 


以上為當前筆者所有感而發,或許很沒有系統,畢竟正持續推動中,隨時會有新的想法!希冀諸位不吝指教喔!


 


新的教學意念隨時在我腦海中忽隱忽現,時時有新的想法,教育的思維更需要各位教育夥伴的共同激盪與切磋!嗯!這條路永遠不會停止,未完待續!


 



誰是地陷防治小尖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老吉 的頭像
    徐老吉

    徐志吉老師的教學天地

    徐老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