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者:魯道夫 徐 試用年級 三~六年級
教學時間:為落實生活,教師宜善用導師時間、班級行事講述,並於生活中落實
前篇文章從台北與北京洗車業看「中水」 提到了「中水」,及回收水,讓筆者想起曾經實施過的體驗活動。
話說經過了學校停水了事件,同學對於這看似源源不絕、如天然泳泉般的自來水已產生不一樣的看法。稍稍體驗了「水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這一次,要讓孩子除了學得「水少用一點」的觀念外,還要學會「重複使用」。
我先讓孩子思考,日常生活中,有那些水是可以被回收,再次使用的?如何使用?我希望孩子能以最「具體可行」的回答告訴我。當孩子提出想之後,我們便開始付諸實行,希望能賦予孩子一種劍及履及的觀念,不只是「知識」而已。
教學策略如下:
活動一:指定任務:「水資源復活計畫」(約20分鐘)
利用簡短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請孩子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你在學校總共用水做了哪些事?(如洗餐盤、拖地、洗手等)
(2) 你認為這些用掉的水還可以再回收利用嗎?可以使用在哪裡?(讓孩子去思考,使用過後的水其實還有再利用的價值)
(3) 在黑板上統整歸納全班提出在學校可行的回收法與在利用方法。(務必要求具體可行,訓練孩子具有審慎思維)
(4) 任務開始:
1. 每一組負責一種回收與使用方法,於生活中實施。
2. 實踐 時需請 老師做見證與評比。
3. 準備五分鐘的成果發表(此項水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感想與檢討)
活動二:任務開始(約二~三天,生活中落實)
孩子會在學校生活中實施,如洗手、洗餐盤時拿水桶接水,沉澱淨化拖地水與其他污水等,甚至更有創意的方法。當孩子如火如荼進行時,建議各位教師宜注意以下幾點:
(1) 教師應了解各組的作法,並且適時給予協助與建議。(給孩子適當的挫折與困難是好的,克服困難的經驗可貴)
(2) 教師應讓孩子知道,此次活動是減少用水量,不應該為了本活動反而多用水。
(3) 留意孩童廢水處理與安置方式,勿造成環境髒亂與蚊蟲孳生。(建議學童選擇方便的方法)
(4) 回收使用成效與檢討改進也是重點,教師可以適時鼓勵並提出建議。
(5) 可與學校其他部門配合,如工具借用、或校園花圃的灌溉活動。
(6) 不可以玩水。
活動三:(約30分鐘)
(1) 各組報告成果與自我檢討。
(2) 老師講評與回饋。
此活動除了可以讓孩子發揮團隊精神之外,更可以讓每一個人激盪腦力,將知識落實,手腦並用。孩子「玩」得很開心,雖然過程中場面偶爾混亂或是效果不如孩子所預期,但是經過不斷修正與熟析,孩子都能從中習得技藝,頗有成就感。
省水,的感覺是很直接的喔!像班上猴子組同學採取回收飲水機的餘水(裝水時滿出、或是倒掉的飲用水,於飲水機後接取),再將水當作拖地之用,發現每天只要接四台飲水機的水,就能集一桶的拖地用水!孩子們是那一桶水如珍寶,拖得相當開心!
我想,能讓知識化作生活上的實踐,真是一種美妙的成長經驗,看著孩子綻放充滿成就感的喜悅笑容,我也感到相當開心!
2009.8.魯道夫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