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一 什麼是地下水? 設計者 魯道夫 徐
適用年段國小四~六年級
本系列課程設計,搭配小組積分競賽,以刺激學童認真投入。並於當日課程中獎勵一名表現優良的學生,即當日MVP。
活動一:從生活用水認識地下水(5分鐘)
1. 先將學童分為6人ㄧ組(學童表現平均分配為佳)
2. 先由各組討論「除了自來水,日常生活還有什麼水資源。」並選出一位發表。
3. 並引出主題地下水,同時凸顯出重要性。
※心得筆記:學童會舉出許多答案,如雨水、地下水、礦泉水、露水、蒸餾水甚至是汗水等,教師宜指導小朋友歸類各種「水」的來源以區分地上水資源與地下水,並且區分是否為可用的水資源,除了導入地下水,並且使學童觀念更清晰。
活動二:教師講述地下水資源(5分鐘)
1. 講解正確的地下水資源定義。
(為求資訊正確,定義取自水利署地下水觀測網教師手冊)
此處為講述活動,首重活潑生動
●地球上的水資源:
在太陽系中,地球是個非常獨特的星球,表面有71%覆蓋著海洋,可說是個
水的星球。雖然地球上充滿了水,但98%的水卻是在海洋中,剩下2 %的淡
水中,絕大部分凍封在極區或高山的冰川,其餘可飲用或灌溉的地下水、
河水等,僅占不到0.5%。
水體 百分比
海水及海冰 97.957%
冰川 1.641%
地下水 0.365%
河水與湖水 0.036%
大氣中的水氣 0.001%
●地下水資源:
全球的地下水總水量,約有840萬立方公里;可抽用的約有420萬立
方公里,佔50%,是河川、湖泊、水庫等地面水量的33倍之多。若能適量
利用,可以解決全球愈來愈嚴重的水荒問題。台灣一年抽用的地下水約70
億噸左右,而水庫一年只能提供三、四十億噸。
●地下水來源:
天水:指雨、雪等降水滲入地下後,沿岩層空隙下滲的水,地下水幾
乎全部來自天水。
岩層水:當沉積岩沉積時,封閉在地層內部的水,又稱為化石水。岩
層水因地殼運動或侵蝕等作用,可由地層中釋出。
岩漿水:含在岩漿中的水,當岩漿結晶成為岩石時,岩漿水自然的釋
放。
在地面下,水受到重力作用而往下滲透,填滿在岩石及土壤中的孔隙。
土壤中的孔隙、岩石中的縫隙都是地下水儲存的絕佳場所。從地表往下滲
透的水在遇到緻密而不透水的岩層時,地下水停止向下滲透,便開始往上
累積,形成「地下水體」 ,其頂部稱為「地下水面」 ,通常在地下數公尺至
數百公尺深。
地下水會從水壓高流向水壓低的地方,但地下水流動的速度非常緩
慢,以彰化地區的地下水為例,每年約流動1- 4公尺。許多深井汲取的地
下水在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前就由補注區潛入地下 ,它們經很長的時間才
流到現在的位置。
活動三:學生問答(4分鐘)
1. 教師採自願或點名方式請學生起立問答,並多鼓勵與指導。
活動四:表揚當日MVP (1 分鐘)
1. 教師宜以鼓勵與公正的考量,選出當日表現最值得稱許的學生。 2. 向學童說明該同學何以獲選為MVP,獎勵之並請全班鼓掌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