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很高興能看到此篇文章,由於政府大刀闊斧的努力打拚,宜蘭的地層下陷終於獲得了控制,令人感到開心。
從文章得到的訊息來看,政府的作為係以大幅減少抽用地下水來達到減緩地層下陷的效果。我想,這樣看似簡單的作法,其實在實際的推行上是有許多的困難的。譬如,對於養殖業者的衝擊與水資源再利用的科技與設備的安置,都是令人費盡心力的。
很高興在政府有計畫、循序漸進的有效推動,除了改善了宜蘭當地的地層下陷問題,同時升級了當地養殖業,促成了高科技養殖,養殖業不因此蕭條,反而享譽國際。
2008.7 魯道夫 徐
以下文章引自農委會飼料營養雜誌(p.100)九八年十期
--------------------------------------------------------------------------------------------
養殖業大幅減少抽用地下水 地層下陷趨緩
行政院農委會表示,由於養殖漁業大幅減少抽用地下水,沿海部分地區地層下陷已經趨緩,宜蘭已停止下陷。
根據水利單位檢測資料顯示,養殖魚塭集中的宜蘭地區已不再下陷,屏東也告緩和,彰化、雲林、嘉義地區地層下陷仍然嚴重,不過嘉義縣的下陷速率也有緩和現象。
農委會說,沿海地區地層下陷獲得改善,是因養殖漁業減少抽用地下水。75年養殖漁業地下水抽用量為30億立方公尺,至86年已大幅減少到11.7億立方公尺,減幅達61%。75年,養殖漁業抽用的地下水占全國總抽用量42%,86年比率已降至20%。
農委會說,養殖漁業地下水使用量逐年減少,是各種使用地下水事業體中,唯一具改善效果的,養殖漁業不再是地層下陷的代名詞,反倒是工業抽用地下水的問題值得注意。
農委會過去在兼顧漁民生計下,採兩階段改善措施。第一階段自75年開始,重點在縮減養殖業規模,不再強調增產;81年起進入第二階段,以「養殖漁業輔導方案」為本,調整產業結構,提升養殖技術,以海水取代淡水、海上箱網取代陸上魚塭、以室內循環水不斷再利用來減少地下水用量。
第二階段的工作項目包括建設養殖漁業生產區海水供水系統、進行純海水養殖,開發室內循環水養殖技術,輔導海上箱網養殖和水產種苗事業發展,協助漁民轉營休閒漁業等。
農委會說,尤其室內立體式九孔養殖,和老鼠斑、龍膽石斑、鮑魚、黃魚、鰻魚室內循環水養技術的發展,屬高科技養殖,極獲國際間讚譽、學習。
飼料營養雜誌(p.100)─農委會、九八年十期